有一位自詡負債經驗的“老哥”說他信用卡逾期好幾年,銀行不催收也不起訴,估計是這筆欠款被銀行內部核銷,以后不用還錢了,并勸告其他信用卡逾期的負債人不用擔心。

事實上真的是銀行放棄催收,放棄收回欠款了嗎?
首先,我們來分析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
委托的三方催收,趨利避害的選擇
銀行的催收是分為內部和三方兩種,通常在負債人的信用卡逾期超過三個月后,會委托給三方催收公司,并予以一定的傭金報酬。
銀行委托三方催收的案件,通常都是聯系困難、負債金額小、負債人還款協商態度惡劣一類“難啃的骨頭”,因此催收也是會從眾多案件中挑選有可能還款的負債人,重點催收。對于“老賴”、“耍橫”的一些負債人自然是有所回避。
針對負債人的情況,銀行內部核銷
銀行對欠款失望,對負債人還款意愿失望,可能會綜合考慮,在內部做壞賬處理。
要么是信用卡逾期欠款金額小,要么是負債人實在太可憐無力償還等。
看似是銀行內部豁免了這筆債務,也就不會產生一些催收等問題。但是要知道,即便沒有催收,這筆欠款也會一直跟隨著負債人的征信記錄,直至徹底還清。沒有任何人或機構,能夠進行所謂的“洗白”。
“欠債還錢”這個道理你懂,我懂,銀行也懂。
讓銀行失望還有一種后果,就是不進行催收,直接進行起訴,不一定什么時候,負債人可能就接到了來自法院的傳票。
負債人“躲債”,造成“失聯”
不論是銀行還是三方催收的工作人員,如果連負債人的聯系方式都找不到,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催收行為。比如更換自己的工作單位、更換手機聯系方式。雖然說信息時代,大數據聯網,但是總有一些人能夠避開有效的催收,實現躲債。
他們深知催收套路,以此來針對性進行反催收,并幻想能一勞永逸的躲避債務。
可是這種做法,就好比是“掩耳盜鈴”,只能欺騙到自己而已。
如果負債人逾期好多年,沒有被催收,沒有被起訴,其實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畢竟隨著征信的作用越發凸顯,人們對信用的認知越發重視,在誠信社會里,如果一個人連基本的誠信都沒有,又如何立足?更何況信用卡逾期后,即便負債人自己想要忽略,各類金融業務往來、各類逾期后的不良后果,都會一一找上門來……
綜上,如果生活中真的遇到了信用卡逾期的問題,負債人還沒有足夠的償還能力,那么也要盡可能為自己及時止損,爭取到應有的合法權益。可以和銀行協商交流,盡可能達成一致的分期方案,積極配合銀行的材料需要,以此來進行信用卡的分期或一定減免。
這樣,不僅能減輕還款壓力,還能讓負債人積極勇敢面對債務危機,及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