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信用卡逾期超過5萬元,或許會面臨催收口中“報案”、“走法律途徑”“刑法第196條”的諸多施壓。然而信用卡逾期超過5萬,真的會坐牢嗎?

聽我給你認真分析一下
首先,五萬這個金額比較模糊,信用卡逾期欠款的刑訴門檻金額是5萬元,不過具體指向的是單張信用卡本金過五萬,不能聯合多張信用卡,也不包括現金分期。
其次,信用卡逾期的確兼具民事與刑事雙重法律責任,如果出現信用卡債務糾紛,多以民訴為主,畢竟民訴的整理遞交材料到法院受理及宣判,速度較快,程序較為簡單,并且銀行占據絕對的主動。如果是刑事起訴,各方面資料審核比較麻煩。
如果只是負債人個人正常消費使用,不論欠款額度多少,大概率是不存在刑訴風險。
再次,從銀行催收或起訴的根本目的來看,就是向負債人施壓,希望早日收回欠款,減少自身的不良欠款。如果刑訴的話意味著負債人需要承擔被動的法律責任,如果坐牢更是有一定空白期。雖然負債人出獄后依然要償還欠款,可是嘗到了“牢獄之災”的味道,怎么可能甘心去還款。負債人和銀行之間的矛盾已然激化,怎么可能和解?
最后,從銀行刑訴的條件來看,需要滿足很多不同的條件,比如是否逾期時間超過三個月、惡意躲避催收、騙貸嫌疑、用信用卡從事非法類經營性支出等。這些都成為判斷信用卡行為的重要依據。
其實,類似信用卡逾期超過5萬會不會被刑事起訴?多家信用卡逾期欠款超過5玩,多家銀行會采取聯合起訴等形式進行起訴等……這些說辭都有其含糊其辭的地方,缺乏嚴謹性,不能說完全是錯誤的。通俗來講,這些是相對常見的催收方式,是一種對負債人的施壓行為。
雖然銀行并不會有很大概率對負債人進行起訴,可是要知道,信用卡逾期后,也要面臨極大的困境。不僅是額外復利增長的違約金罰息,還有銀行內催和三方催收的輪番上陣,從律師函到上門,甚至還有一些負債人正在或即將經歷的被起訴難題。
即便不是刑事起訴,可是民事起訴的后果也不容小覷。
畢竟“欠債還錢”是一個大家默認的底線,即便是民事起訴,如果到期依然據不還錢,很可能就成為“失信被執行人”,也就是民間很多人說的“老賴”(此處的“老賴”與“賴”姓無關)。屆時不僅要被公示信息,還要在生活和工作中處處受限,被“限制高消費”,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到自己的子女未來。
綜上,即便不是刑訴,如果信用卡逾期后負債人沒有積極勇敢面對問題,走到起訴這一步,其實處境也相當不利。有問題及早解決,不要逃避或恐慌,積極開源節流,踏實努力生活,總會有一天能解決所有問題,及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