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執行局通過京東拍賣大宗股票分拆處置模式,成功處置上海某科技公司持有的1100萬股上市無限售流通股股票。本次股票分拆處置以100萬股為最小申報單元,以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均價為起拍價為每股5.2元。本次股票分拆拍賣活動獲得8238次圍觀,79人關注提醒,11人報名參與,經過215次競價,最終多人成交,成交價為每股7.95元、7.96元,總金額達8747萬元。這也是東城法院首次采用大宗股票分拆模式成功處置上市公司股票。

為提高大宗股票的成交率和成交價,東城法院執行局郭海寧法官創新工作方式,聯合京東拍賣平臺,采用股票“分拆拍賣模式”處置大宗股票。分拆處置遵循以下拍賣原則和流程:1、競買人交納保證金時需填寫“申報數量”。2、獲拍原則為:價高優先→數量優先→時間優先。3、同一標的物支持多人獲拍,實際獲拍數量以標的物處置數量及所有競買人最后一次出價金額而定,在標的物剩余處置數量少于最后一個獲拍人申報數量的情況下會出現獲拍數量少于申報數量的成交情況。4、由于股票分拆處置模式的特點,以實際獲拍數量為準,可能小于申報數量,如果放棄實際獲拍數量不繳納尾款,視為悔拍,法院將依法扣除保證金。
以往,法院執行局在處置金額較大的上市公司股權時,主要采取整體打包方式進行處置,這對競買人資金能力要求較高,股票處置效率和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股票拍賣成交率和成交價成為法院執行工作的難點。
區別于傳統拍賣“價高者得”的單一維度,分拆處置模式是按照“價格優先>數量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通過價格、數量、出價時間三個維度進行比較,由系統自動匹配成交結果。股票進行分拆處置,既能提高社會公眾參與司法拍賣的意愿,又能提高大宗股票的成交率和成交價,同時避免拍賣股票數量巨大時對股票二級市場股價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