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是現代人的“經濟身份證”,與銀行或金融機構業務往來的依據。

對年輕人,更是車貸、放貸必看的一項條件,是剛需。
新版征信的推出,可以看到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完善公民的個人經濟信息,
尤其是在一些經濟糾紛問題上,相關借貸平臺的問題,更是會直接記入征信。
比如信用卡逾期,會根據信用卡負債人逾期時間的長短,在征信報告上顯示。當信用卡逾期連續超過三個月,或者在兩年內累計逾期超過6次,征信變黑。
意味著在未來只要這筆欠款存在,征信記錄始終不會清零,影響車房貸款的審批及下款額度,以及與銀行相關的金融業務往來。
征信有這么大的影響,信用卡負債人又豈會不知。可為什么看似負債人毫不在意?用一個負債人的原話來形容:生存都顧不上了,誰還管征信?
“報復性”消費沒出現,“報復性”成本卻到來
經過疫情的隔離,原以為很多人會憋著勁,在短時間內出現“報復性”消費的行為,尤其是對2020年前2個月,被疫情嚴重影響的餐飲行業,可是這種“報復性”消費并沒有出現。
經過疫情,居民更看重儲蓄觀念,對自身的消費結構進行調整。
對于企業老板來說,不論是創業或者營業中,開始一味支出,沒有進賬。在消費潮來臨之前,這些人為了維持店鋪、人員,可能會出現極大程度的負債。
對于消費者來說,收入大幅縮水,開始“坐吃山空”,生存的基本成本開始提高,再加上每個人背負的家庭責任,使得開支始終大于收入。
不論是對企業老板,還是對打工者,征信于他們而言,作用有限,不過是錦上添花,并非是雪中送炭。欠錢,一定是因為自身沒有還款能力,更何況強制要求短時期內一次性償還。
先顧生存,還是竭盡全力保征信,這是個選擇題
小編相信,如果負債人手中有錢,怎么可能不還錢,故意“借錢不還”還洋洋自得的“老賴”畢竟好似極少數人。當基本生存面臨考驗,一家人的重擔都維系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很多負債人寧愿自己負債,也要保護家人。
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大抵就是如此,疫情對于一些穩定的小康家庭自然是無關緊要,對于一些原本就比較脆弱或者是艱難的家庭,只能是“最后一根稻草”了。
所以面臨生存和“征信”的問題,負債人會選擇哪個,自然是不用多說。
其實面對生活,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難處,畢竟生活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很多道理也是如此,即便聽起來覺得很受用,可依然過不成自己想要的生活。
征信,就像是人們生活中一個重要的參考數據,但并不是唯一,因為人都有難處,哪怕是真的因為信用卡逾期類的問題,讓征信變黑,可以先顧著自己的生存,等待時日后,還清欠款,再等待征信五年的刷新時間,自然就會重新恢復良好的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