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行5月11日公布的《2020年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在2020年4月,4月份住戶存款減少7996億元,意味著平均每天從銀行向外“流出”的錢超過了266億元,而住戶部門的貸款增加了6669億元。存款減少的同時,貸款增加,是否意味著有一部分人群的資金使用過大,比如“報復性消費”……

其實“報復性消費”的產生,和2020年的疫情有一定關系,畢竟隔離在家,無法享受出行及日常娛樂,尤其是餐飲及各類娛樂休閑場合都關閉,生活似乎寡淡了許多。在疫情影響逐漸減弱下,工作和生活逐漸步入正軌,有一些民眾就會選擇瘋狂購物或者消費,來彌補疫情期間的苦悶。
可是要知道,世上從來沒有白來的午餐,自然也不存在毫無成本的消費和享受。
就像是這位來自大連的95后女孩,從1月末到3月初,一直在家中,無法出門娛樂,生活很是苦悶。在3月上旬開工后,就開始了“報復性消費”。
瘋狂囤積生活必需品和零食,進口的食品加上昂貴的衣服,喜歡的口紅還有包包。
再加上和朋友們的聚餐,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基本上在不知不覺間,花錢如流水。
每天的朋友圈都好像是很幸福,畢竟成為了朋友圈中的活得風生水起,有滋有味的人。總是被各種人點贊和羨慕,越是如此,越讓她變得想要炫耀,想要展示自己的生活。
雖然說女孩子喜歡消費喜歡美好的生活,這一切原本是沒錯的,可是她的這種享受是建立在自己沒有足夠資金的前提下,因此當存款花光后,開始花起了信用卡。在這種失真的快感中,她似乎漸漸迷失掉了自己的本心,時間一長,連自己花了多少錢都沒有數了,只是單純的以為就幾千塊錢。
等到4月下旬出賬單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信用卡的欠款已經是1萬3了。原本她以為就只能是3000差不多,畢竟大額消費都已經做了分期。但是她忘記了為了享受消費的快感,她使用了信用卡臨時額度的5000元錢,直接計入到了當期賬單,并且不允許分期。
看到賬單的她徹底傻眼了,畢竟原本只是想縱情享受一番,感受一下“報復性消費”的快感,卻沒想到信用卡賬單被消費報復了,這么一大筆錢,怎么可能還得清?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報復性消費”大可不必,畢竟疫情的影響下,大多數企業資金回流收緊,企業艱難運營,居民能夠自由支配的收入有限,還得需要有一個風險儲蓄意識,不能讓自己的生活陷入到收支不可控的境地。
信用卡負債,雖然說如今比較常見,包括后續的和銀行二次分期協商也比較容易。可是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讓自己陷入到這種境地。平靜的生活其實也是很美好的,不需要追求那么多物質享受,難道非得要成為信用卡負債人,才幡然醒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