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使用信用卡,能“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讓很多人的物質欲望得到了滿足。

可是信用卡因其特有的規則和還款方式,如果沒有理性使用,很容易落入信用卡逾期的負債深坑。
尤其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很多人的經濟實力大幅縮水,負債問題有所提升。僅僅是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以上的數據已經達到了918億元。龐大的逾期數據下,是多少負債人難以言說的痛楚。
也正是因為信用卡逾期壞賬率的提升,使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信用卡,尤其是信用卡用途。
信用卡本身的定位,其實就是一種短期的現金周轉工具,是以個人信用為憑證的一種信用貸款,其最主要目的是為了消費,而非其他用途。一些善于從中挖掘“商機”的人,利用信用卡超長的免息期以及分期等優勢,進行了以下操作,而以下都不是銀行所能允許的用途。
第一種:生產經營類的用途
很多人表示將信用卡取現或套用,以便緩解一時的周轉難題。比如裝修店鋪、商鋪進貨、員工開支墊用工資等等。做生意本身就是一個只有50%成功率的概率事件,尤其是在自身還沒有充足的財務實力情況,貿貿然做生意,很有可能導致負債的糟糕結果。
第二種:投機投資類的用途
相比較生產經營類的用途,這類投機性質的用途,風險性更大。類似刷信用卡付清房子的首付、投資外匯、炒股票黃金等等,本身就是高風險高收益的投入。再加上本身的杠桿特點,使得刷取信用卡一事,變得格外有風險。
例如一些年輕人,就想要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實現短期的投資收入,在還款日時還清信用卡,還能有一部分盈利。也許有人能賺到錢,但是絕對是少數情況,大多數人還是會被這種投機性玩弄得頭暈腦脹,信用卡負債問題也是格外突出。
第三種:“以卡養卡”的共債問題
現實中很多負債人的債務問題,都是因為多方借貸同時出現問題,才造成債務爆發。
共債問題,也就是負債人共同的債務問題。
因為一張信用卡逾期,或者兩張信用卡逾期,很多人第一反應不是去解決,而是進行倒卡。希望等自己的危機緩一緩之后,再來一起處理。可是卻忽視了信用卡的用卡規則,不論是最低還款的免息期也好,還是信用卡逾期后的違約金罰息增長也好,都是在不斷增加額外負擔。
看似實現還款平衡,實際上債務卻是越堆越多,處理起來的難度更是越來越大。還不如在最開始感到有還款壓力時,及時止損,不論是通過借助親朋好友的外力,還是通過與銀行方面的協商,總歸要為自己找尋到解決的辦法不是嗎?
綜上,這三種信用卡的用途,如今已經成為了信用卡逾期不可忽視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科學理性使用信用卡,千萬別再盲目使用信用卡,否則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