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會根據申請人的綜合現狀(工作資質、工作流水、固定資產等),給予申請人的卡片一個初始額度。隨著申請人在之后的用卡消費情況,銀行會予以提升或降低額度。

在2020年,很多人表示逾期的一部分原因,正是由于卡片的額度降低所造成的,那么額度為什么會降低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個生活中常見的做法,自行對號入座,看看你是否也在其中呢?
第一個原因:“休眠”或“零消費”狀態
卡片的發行,本身就是以個人信用為憑的一種借貸關系。如果申請到卡片后,日常生活并不經常使用,或者干脆就“零消費”的狀態,銀行角度會認為這是一種“休眠”卡。長期處于待使用的狀態,并不能真正為申請人帶來便利,再加上銀行自身額度的浪費。
與其將額度這樣擱置,還不如將額度收回,給那些需要提升額度或者是申請卡片的人。
第二個原因:還款能力被質疑
任何一家銀行,都不會想要讓卡片的額度被濫用,成為不可收回的“爛賬”。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會關注申請人的還款能力。
如果長期使用最低還款的方式(通常為當期賬單金額的10%),會讓銀行懷疑還款能力不足,可能會通過降額的方式,來考察一下對方的還款能力;
如果后續增加了很多負債,產生一定級別的共債問題,或者額外背負了車房貸款等等,也許會讓銀行懷疑還款能力。
第三個原因:不良的消費習慣
主要針對的是卡片的消費情況,畢竟據2020年的信用卡逾期半年以上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顯示為918.75億元,第二季度為854億元。在這種逾期數據的影響下,各家銀行都開始收緊風控,尤其是針對卡片的消費使用情況。
“短借長用”:這種主要針對的是一些投機類行為,比如利用免息期和額度,進行投資、炒股、外匯、投資房產等一系列風險的事情。
“以貸養貸”:這種主要針對的就是嚴重的共債問題,畢竟在收入還款能力一定的情況下,債務滾動的規模越大,能夠清償債務的難度也就越大。
綜上,降額并不是銀行隨意的決定,而是被觸發到了一定的“底線”,要以平常心看待。雖然降額可能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出現了降額問題,就意味著需要及時調整消費行為,以免在后續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
多說一句,即便是出現了降額,也是可以有所挽救的,并不是無解的。只要在問題出現后,保持合理科學用卡,適當分期,也許不久之后,卡片的額度也就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