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負債人反饋,不論是辦卡還是在申請二次分期時,會聽到銀行說“共債”風險。可是“共債”風險究竟是什么,對負債人能有什么影響,為什么要引起負債人的重視呢?

“共債”的概念解讀
例如現金貸的負債人,就是典型的“共債”人群,一個人在多家平臺借取貸款。
對銀行來說,信用卡的“以卡養卡”、“以貸養貸”、“拆東墻補西墻”等,擁有多頭借貸的負債人,其實就是銀行口中的“共債”風險。
至于銀行如何判定負債人的“共債”風險,其實調取征信報告就一目了然。
如果負債人在多家銀行擁有信用卡,并且征信受損等等,其實就已經是“風險”客戶了。
“共債”風險影響辦卡及貸款業務的往來
在2020年,似乎“共債”風險問題幾度呈現抬頭的趨勢。很多負債人表示想要申請信用卡卻在多家銀行被拒絕,理由是“多頭授信”、“共債”風險大等等理由。
還有的負債人表示想要申請房貸、大額貸款等,自身征信狀況良好,并沒有出現逾期等問題。可是因為“以卡養卡”,銀行表示需要負債人還清債務后才會發放貸款,否則不予審核通過。
很多千方百計想要保住征信的人,以為能正常貸款買房,其實根本不可能。
“共債”風險,如果負債人想申請二次分期,有難度
二次分期,通常都是發生在負債人的信用卡逾期后,負債人與銀行重新簽署新的分期還款協議。很多銀行會給負債人一個分期機會,但是與此同時也為了保障自身的權益,會對負債人的綜合情況進行核查,比如是否有特殊的逾期原因、是否有還款能力不足的證明、是否有穩定的還款能力(穩定的工作)等等。
在這些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還會了解負債人的“共債”風險,比如總體負債的數量,逾期的信用卡或者網貸都有幾家,金額是多少。了解“共債”也是為了后續評估,負債人的穩定還款。如果負債人有很多家貸款同時逾期,即便是月工資1萬元,可真正能還到自身可能也就2000元左右,所以在分期期數或者是減免等情況,會有所不同。
“共債”風險,為什么要引起負債人的注意
“共債”的出現,一定是負債人的還款能力無法匹配債務情況,為了規避逾期、征信損傷,自然會借助其他的借貸平臺,以此“拆東墻補西墻”。可是這種還款方式從來都不會真正解決問題,反而會讓負債人越陷越深。長期以往,甚至會對負債人造成不可挽救的影響,比如適應負債的生活,變得懶惰,失去上進心,想要得過且過,忽視了自身的努力和能量,讓自己長期陷在負債的生活,不能上岸。
綜上,“共債”風險,對負債人來說并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需要科學合理地重組和處理,以科學的方式慢慢還款,最終實現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