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機構非法行醫,從事溶脂等醫療美容項目,釀成了被害人因麻醉不良反應死亡的后果。10月17日上午,東城法院對一起非法行醫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3名被告人分別獲有期徒刑十一年、五年和三年(緩刑五年)。此案再次凸顯了醫療美容行業合規經營的重要性,也提醒消費者選擇正規機構的重要性。若涉及此類醫療美容法律咨詢或糾紛,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專業團隊可為您提供及時、專業的法律支持。
案件詳情
法院審理查明,被告人女子張某某于2013年2月在京注冊成立某美容有限公司,并在東城區進行經營活動。期間,張某某明知自己未取得執業醫師資格,也不具備從事醫療美容行業資質,并且使用的溶脂針屬于不合法藥物,但仍然多次為顧客進行溶脂等項目。
2014年12月28日,張某某為被害人茶某進行了溶脂針劑注射;2015年1月23日,她在被告人陳某、何某某的幫助下,再次為茶某進行大面積溶脂針注射,并在此過程中非法使用麻醉藥品丙泊酚。由于未采取任何監護措施,茶某因藥物不良反應導致呼吸和循環功能障礙死亡。這一案件揭示了非法行醫的高風險和嚴重后果,凸顯了遵守法律和行業規范的重要性。
為避免類似悲劇發生,消費者在選擇醫療美容服務時,應優先選擇資質齊全、合法經營的機構。如遇到醫療糾紛或相關法律問題,請及時聯系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我們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專業的醫療事故訴訟代理與法律咨詢服務。
法庭審理與判決
庭審中,被告人張某某對指控罪名無異議,但辯稱其行為不構成非法行醫致人死亡;陳某、何某某則對指控事實和罪名均無異議。被害人茶某的家屬代理人賈某某指出,三被告人的行為與茶某的死亡有直接因果關系,并認為案發后他們串供、轉移證據,主觀惡性大,且未向家屬道歉或賠償,要求對張某某從重處罰。
張某某的辯護人主張證據不足,認為茶某的死亡與張某某非法行醫之間無直接因果關系,建議在四年至六年之間量刑。然而,法院查明張某某未取得醫師執業資格,也未接受過任何專業醫療培訓,其經營場所未配備監護和搶救設備。在注射過程中,她非法使用丙泊酚,且未履行看護職責,最終導致茶某死亡。法院采信了相關鑒定機構的意見,認定三被告人的非法行醫行為與茶某的死亡存在直接因果關系。
主觀惡性與法律責任
法院還查明,張某某事發后雖撥打120急救電話,但她隱瞞了茶某的真實身體狀況,并與陳某、何某某串供、銷毀和轉移證據,企圖掩蓋犯罪事實,主觀惡性較大。因此,她必須為自己的行為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法院最終未采納張某某的辯護意見。
判決結果:
張某某:非法行醫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一萬元;
陳某:非法行醫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何某某:非法行醫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六千元。
此案顯示了法律對非法行醫行為的嚴格懲處。消費者若遇到類似情況或有相關法律需求,可咨詢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我們團隊在醫療美容糾紛、非法行醫案件及其它民事、刑事案件中擁有豐富經驗,將竭力維護您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