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15消費者權益日主要事件及關注點
2020年3月15日是第39個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為“凝聚你我力量”,旨在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消費維權新格局。在這一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消費者權益保護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以下是一些主要事件和關注點:
疫情背景下的消費維權:疫情期間,消費者對食品藥品、防疫物資的需求激增,市場監管部門加強了對這些領域的監管,確保市場秩序和產品質量。同時,消費者維權糾紛也有所增加,尤其是涉及網絡消費的維權問題。
3·15晚會曝光熱點問題:2020年3·15晚會以“共筑誠信 消費無憂”為主題,揭露了直播帶貨中的虛假宣傳、假冒偽劣商品等問題。例如,某知名網紅推薦的減肥產品被曝光含有違禁成分,嚴重危害消費者健康。
消費者投訴與維權:全國市場監管部門通過12315平臺、電話、傳真、窗口等渠道共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咨詢,涉及疫情防控相關的投訴舉報也得到了及時處理。
金融消費陷阱:銀保監會發布報告,指出銀行和保險機構在理財業務、代銷產品等方面存在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提醒消費者注意金融消費陷阱。
消費者滿意度調查:中消協發布了《2020年100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報告》,分析了消費環境和消費者滿意度的變化。
綜上,2020年3·15消費者權益日不僅關注傳統消費領域的維權問題,還特別強調了疫情期間的消費安全和網絡消費的監管。通過一系列活動和措施,進一步提升了消費者的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
2021年315消費者權益日主要事件及關注點
2021年3月15日的“3·15”消費者權益日主要圍繞“守護安全 暢通消費”這一主題展開,重點聚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消費環境改善。以下是主要事件及關注點:
央視3·15晚會曝光九項消費黑幕:包括人臉識別攝像頭安裝、簡歷流向黑市、虛假醫療廣告、手機清理APP騙局、瘦肉精羊肉、廢舊鋼筋黑色產業鏈、名表維修黑幕、福特汽車和英菲尼迪變速箱故障等。其中,“瘦肉精羊肉”和“虛假醫療廣告”引發了廣泛關注。
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多方面行動:
全國消協組織對視頻平臺VIP會員服務、特斯拉消費者維權事件等進行了約談勸諭,呼吁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執法檢查,重點整治共享式消費、在線教育培訓、長租公寓、直播帶貨等新興消費業態,打擊違法失信行為。
中消協發布了2021年消費維權年主題調查報告,揭示了消費領域存在的安全痛點和堵點。
熱點問題與企業回應:
360搜索、科勒衛浴和智聯招聘成為最受關注的企業,消費者對其連篇道歉表示失望,認為應更多傾聽公眾意見。
新能源汽車“續航注水”等問題被媒體指出,廠商需自查和改正。
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與政策支持:
中消協發布2021-2022年度全國消費維權十大典型司法案例,聚焦消費熱點和維權難點。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通過12315平臺處理大量消費者投訴舉報,挽回經濟損失。
綜上,2021年“3·15”消費者權益日不僅通過晚會曝光了多個消費黑幕,還通過多部門聯合行動和消費者教育,進一步推動了消費者權益保護和消費環境的改善。
2022年315消費者權益日主要事件及關注點
2022年3·15消費者權益日的主要事件及關注點如下:
主題與背景:2022年3·15晚會的主題為“共促消費公平”,旨在通過曝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推動市場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主要曝光領域:
食品安全:包括餐飲企業使用過期食材、不潔廚房設備等問題,以及預制菜(如自熱火鍋)的安全隱患。
網絡消費:電商平臺售假、虛假廣告、預付式消費陷阱等問題,尤其是直播電商和App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
汽車消費:涉及一汽探岳、歐拉好貓等車型的投訴,主要集中在車機芯片與宣傳不符、車輛自燃等問題。
其他行業:包括醫療美容、食品添加劑、兒童互動產品等領域的亂象。
消費者權益保護措施:
法律法規: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實施,強調舉證責任倒置、賦予消費者反悔權等。
監管執法:市場監管部門加強消費投訴舉報數據分析,重點整治保健品、防疫用品等領域的違法行為。
社會宣傳:通過媒體、廣告、科普活動等多種形式,提升消費者維權意識和能力。
社會反響與后續行動:
多地政府和檢察機關在晚會播出后迅速開展執法行動,對曝光的企業進行查處。
消費者維權意識顯著提高,相關部門通過多種渠道收集和處理消費者投訴,凈化市場環境。
綜上,2022年3·15消費者權益日通過曝光多個領域的消費亂象,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并推動了相關法律法規的落實和市場監管的加強。
2023年315消費者權益日主要事件及關注點
2023年3月15日是第41個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為“提振消費信心”。這一年的315晚會和相關活動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提振消費信心:2023年的315晚會主題為“用誠信之光照亮消費信心”,旨在通過曝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增強消費者的信心,推動誠信經營和法治建設。
重點行業曝光:
教育培訓:曝光與“雙減”政策相關的非法培訓機構、私教和保姆學習班。
民生醫療:涉及黑醫療、過期口罩和抗原試劑。
新能源汽車:曝光電池問題、續航虛標等質量問題。
金融保險:規范金融和保險行業,打擊不實宣傳和虛增權益的行為。
直播打假:曝光涉黃APP、傭金不賣貨、傳銷式接人頭和三無網紅產品。
會員問題:會員收費引發的爭議。
消費者權益保護措施:
法律法規宣傳:通過有獎問答、以案說法等形式普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法規。
投訴處理:優化全國消協組織投訴處理系統,提升投訴處理效率。
消費教育:開展消費教育普法行活動,提高消費者依法維權意識。
熱點問題:
食品安全:關注食品安全監管,推動食品質量檢測和追溯體系建設。
汽車行業:曝光高田氣囊等安全隱患。
家電產品:松下滾筒洗衣機異響問題引發消費者投訴。
2023年315消費者權益日的主要事件和關注點集中在提升消費信心、曝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和投訴處理、以及地方活動的多樣化展開。這些活動和措施旨在營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提振消費者信心。
2024年315消費者權益日最新事件及關注點
2024年3·15消費者權益日的最新事件及關注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主題與目標:2024年3·15消費者權益日的主題為“激發消費活力”,旨在優化消費環境,提升消費者信心,推動消費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晚會曝光問題: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多個領域的消費問題,包括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金融安全、數據安全等,涉及預制菜亂象、寶馬銷售問題車型、聽花酒價格違法等問題。此外,還揭露了互聯網數據造假、新型網絡詐騙等行為。
消費者投訴熱點: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的關注度持續攀升,電子產品、家居用品、食品等領域成為投訴熱點。具體問題包括智能手機、智能家居設備、食品添加劑、過期食品和假冒偽劣產品等。
法律與政策支持:最高檢發布了“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涵蓋行政公益訴訟和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進一步加強了對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
地方活動與宣傳: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如現場宣傳、執法行動、消費教育等,旨在提高消費者維權意識,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消費者教育與維權:活動強調加強消費教育,引導消費者科學、合理、文明消費,同時呼吁消費者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商品,并及時維權。
新興消費領域挑戰:隨著智能消費和綠色消費的興起,消費者權益保護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政府加大了對新興消費領域的監管力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2024年3·15消費者權益日不僅聚焦傳統消費領域的突出問題,還關注新興消費領域的挑戰,通過法律、政策和宣傳活動的協同推進,進一步提升了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力度和效果。
通過以上梳理可見,315消費者權益保護已從單一的商品質量監督,逐步演變為覆蓋技術倫理、數據安全、社會公平的多維度綜合治理體系。消費者需提高法律意識與信息甄別能力,企業則需建立長效合規機制,共同構建健康消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