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某與杜某民間借貸糾紛案,法院判決杜某償還陳某借款45萬元。進入執行程序后,法院依法對登記在杜某名下的一輛機動車予以查封,并從實際使用人蘇某處扣押該車。蘇某以其系車輛實際所有權人提起執行異議,請求排除對該車的執行。在此期間,陳某與杜某達成執行和解,請求法院解除對該車的查封、扣押,并將該車發還給杜某,由杜某將該車出售用以償還借款。
分歧
本案中,關于法院應否解除車輛的查封、扣押措施,并將車輛發還給被執行人,存在以下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
執行程序中,對于已登記的機動車等特定動產,法院按照相關管理部門的登記判斷權利人。現車輛登記在被執行人杜某名下,執行部門應認定杜某為車輛所有權人,現雙方達成執行和解,并申請解除查封、扣押措施,法院應予以準許并將車輛發還給杜某。
第二種觀點
因案外人蘇某主張對車輛享有所有權,并提起執行異議,現案件尚在審查中,因此車輛權屬有爭議,法院不得對車輛進行處分,故不應解除車輛的查封、扣押,也不能發還給被執行人杜某,待執行異議案件審結后再另行決定。
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提示,當遇到執行異議和財產處分糾紛時,應盡快委托專業律師進行全面分析,確保權利不受侵害。
評析
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理由如下:
1. 法院解除查封的依據不足
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后并請求法院解除查封、扣押、凍結的,現行法律、司法解釋并未明確規定法院應當予以解除。首先,執行和解不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二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法院應當解除查封、扣押、凍結的情形。其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和解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規定,中止執行后,申請執行人申請解除查封、扣押、凍結的,人民法院可以準許。據此,雙方達成執行和解后申請解除查封、扣押、凍結的,法院“可以”準許,而非“應當”準許,這就意味著法院應對解除申請進行相應的審查。
本案中,案外人蘇某主張其系車輛所有權人并提起執行異議,由此車輛權屬是存有爭議的,而陳某、杜某申請解除車輛的查封、扣押之目的是將車輛變賣用以償還借款,可能對案外人蘇某的權益造成損害。因此對于陳某、杜某的解除申請,法院應不予準許。
2. 案外人異議期間,車輛不得改變占有狀態
案外人異議審查期間,法院不得對執行標的物進行拍賣、變賣等處置行為,亦不得改變標的物的占有,使其處于隨時被處分的危險狀態中。《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案外人異議審查期間,人民法院不得對執行標的進行處分。該條款旨在保護案外人的權益。
對該條中“處分”的解釋,不應局限于法院不得對執行標的物進行拍賣、變賣等處置行為,亦包含不得改變標的物的占有,使之處于隨時被處分的危險狀態中。占有是動產所有權的公示方式,誰占有動產,一般就認為誰享有所有權,就能對動產進行處分。
本案中,案涉車輛從案外人蘇某處扣押,扣押前車輛的實際使用占有人為蘇某,而不是被執行人杜某。如法院解除車輛的查封、扣押并將車輛發還給杜某實際控制,實際上改變了車輛原有占有狀態,況且車輛已登記在被執行人杜某名下,杜某可以隨時出售該車,必然導致車輛處于隨時被處分的危險狀態中,不利于保護案外人蘇某的利益。
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強調,針對類似執行異議及查封、扣押糾紛案件,依賴專業法律團隊進行處置,可在法律框架內更好維護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