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購寵物日漸流行,但隨之而來的交易糾紛也層出不窮。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線選購寵物時應保持謹慎,確保證據齊全以保護自身合法權益。近日,東城法院審理了一起因網購病貓引發的民事訴訟,該案判決對寵物買賣合同中涉及的違約責任和賠償標準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網購德文貓未如約履行,買家提起訴訟

女孩小鄧花費12000元,通過社交平臺從賣家齊某的“貓舍”購買了一只標榜“血統純正”的德文貓。賣家在廣告中承諾,該貓舍注冊于CFA(美國愛貓協會),所售小貓包括絕育費、疫苗費用及CFA血統證書。
然而,交易完成后,小鄧不僅遲遲未收到承諾的CFA證書,還發現這只貓(她為其取名“呼嚕”)患有多種嚴重疾病。診斷報告顯示,呼嚕患有腹膜心包囊橫膈疝、杯狀病毒感染及犬貓冠狀病毒。此后,小鄧多次與賣家聯系,希望協商解決。但賣家齊某雖然口頭承諾以售出其他小貓的收入支付治療費用,卻未履行該承諾。
醫療費用昂貴,賣家拒絕賠償引發糾紛
在得到賣家的初步承諾后,小鄧為呼嚕安排了緊急手術治療,共花費超過兩萬元,但賣家卻一直拒絕支付相關費用。由于呼嚕的病情復雜,即使完成手術,它仍需終身復查和體檢。無奈之下,小鄧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賣家返還6000元購貓款并賠償醫療費、交通費及律師費等共計2.6萬余元的經濟損失。
賣家抗辯未獲支持,法院認定構成違約
面對訴訟,賣家齊某辯稱,貓的疾病可能是交付后撫養不當導致的,不一定屬于先天性問題。他還表示,曾提出用售貓收入補償醫療費,但由于其他貓只尚未售出,該承諾無法兌現。
法院認為,雙方已形成事實上的買賣合同關系,賣家有義務按約履行。但賣家交付的小貓患有膈疝、腸炎及病毒感染,且未按約提供CFA血統證書和疫苗記錄,這些行為構成違約。賣家雖辯稱貓只的健康問題可能與買方的撫養方式有關,但未能提供足夠證據。最終,法院判決賣家退還小鄧6000元購貓款并承擔一半醫療費用。
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消費者維權需保存完整證據
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特別提醒:隨著網購寵物的普及,消費者在交易時應格外謹慎,避免因盲目信任而遭受損失。消費者應選擇證照齊全、信譽良好的賣家,并在社交平臺上對寵物品種、健康狀況及疫苗注射情況進行詳細約定。簽訂電子合同并保存聊天記錄、交易憑證等證據,能夠在發生糾紛時為維權提供有力支持。
法官提醒:商家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法官指出,寵物買賣交易中,賣家不僅要依法經營,還需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如實描述寵物的健康狀況,不得進行虛假宣傳。在交易前,建議賣家為寵物進行必要的體檢,確保所交付的寵物符合合同約定,以免因糾紛導致法律風險。
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認為,此案的判決體現了法律在消費者權益保護中的重要作用。消費者一旦在交易中遇到問題,應及時尋求法律幫助,依法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寵物交易雖然逐漸線上化,但法律關系清晰明確,雙方均需嚴格履行合同約定,切勿因疏忽大意或不誠信經營而陷入法律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