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全國人均持有信用卡及借貸合一卡為0.53張,也就意味著中國14億人口中,將近一半的人數都使用信用卡,信用卡的普及率真的如此大嗎?如果真的如此龐大為何各家銀行還在跑馬圈站信用卡發(fā)行市場呢?其實信用卡的持有人,主要集中在中青年群體,很多人不只有一張信用卡,很可能是3張以上。
信用卡實質上就是以個人信用為依托,而提前發(fā)放信貸的一種借貸工具,的確能滿足一部分人提前消費的物質欲望,但是凡事過猶不及。在信用卡的使用中,過度、無節(jié)制等花銷使得負債群體呈現與日俱增的趨勢,尤其是在大多數90后群體中,信用卡更是不可或缺,試問身邊的90后,每個月工資第一件事情是不是還信用卡就知道了。
信用卡本身只是一種借貸工具,而不應該占據生活中的大部分。很多人最初辦理一張信用卡是為了生活開銷,可是隨著入不敷出,自身收入固定的情況,只能選擇以卡養(yǎng)卡。于是辦理其他不同銀行的銀行卡,希望錯開不同銀行的還款日,還有免息期,以此達到暫時平衡。但是這種做法無疑是飲鴆止渴,固然能解一時之難,后患卻是無窮無盡的。
誰說辦理多張信用卡是好事?不只是上述的以卡養(yǎng)卡問題,還有很多潛在的風險也是需要注意的,需要引起每個持卡人的注意。
首先,共債問題。目前各家銀行對于持卡人共債問題有很高的警惕,不論是信用卡也好,房貸車貸也好,還是說一些上征信的網貸等,都尤為重視。如果與銀行之間有一定的金融合作,會根據每個申請人的綜合評估,進行打分并給出一定的授信總額。所以不是說卡片辦理的越多,能夠給予持卡人的額度就越高,這是固定的。
其次,管理問題。如果不慎出現了卡片丟失的情況,能夠第一時間知道哪張卡片嗎?能夠第一時間防止被盜刷,更快更好的維護自身權益嗎?這些都是一個不確定的事情,信用卡卡片數越多,對于持卡人的管理要求就越多。比如面對不同銀行、不同卡種的年費收取方式、分期費率等等,這些都很費腦子。
最后,從還款情況來看,本身信用卡的使用就是一個超前消費,像民間的那種“有借有還”。 多張卡片,也就意味著有不同的賬單日、還款日等等,如果是個細心管理者還好,否則一個不小心某張銀行卡忘記還款,出現逾期的情況可就糟糕了。而且本身信用卡的消費使用,是存在失真的情況,沒有切實從口袋中拿錢的痛感,自然也就不能第一時間得知花出去的錢有多少。
花出去的錢大手大腳,等到還款的時候就痛苦萬分,現實中有多少人都不敢看賬單。在長期的還款壓力下,很多負債人的情緒會變得敏感,會變得負面,而這些也是信用卡過多造成的“后遺癥”,絕對不容小覷。
辦理多張信用卡,雖然有一定的好處,可是背后潛藏的風險和危機也是很多,這種共債的行為并不值得被推崇。希望每一位持卡人,或者是正想要申請信用卡的人都認真對待這個問題,而不是只顧眼前,單純的以為信用卡越多越好,這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