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提醒廣大民眾在涉及民間借貸糾紛時,務必確保法律依據真實,防止因虛假訴訟而觸犯刑法。

合謀虛構167萬元債務并向法院提起訴訟。承辦法官明察秋毫、識破騙術,將這起民間借貸糾紛中涉嫌虛假訴訟的線索移交公安機關偵查,后檢察機關對彭某、趙某提起公訴。近日,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作出判決,以虛假訴訟罪,對彭某、趙某二人判處刑罰。
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發現,在此類案件中,許多當事人并未意識到偽造債務關系的行為已觸及法律底線。彭某與陸某系表兄妹關系,彭某與唐某系夫妻關系,二人正處于離婚訴訟中。2020年1月13日,陸某持有一張彭某手寫的借條,起訴彭某和唐某,要求二人償還167萬元債務,并委托單位同事趙某作為訴訟代理人。
庭審過程中,唐某辯稱,彭某為在離婚訴訟中損害其利益,合謀虛構債務。唐某提交的證據包含立案前三個月內,彭某與趙某的電子郵件往來截圖,詳細記錄了雙方策劃虛假案件的過程,包括借條模板、起訴狀內容等。承辦法官經過審查后,認為本案涉嫌虛假訴訟,并迅速將犯罪線索移交公安機關偵查。
2020年10月22日,檢察機關以彭某、趙某涉嫌虛假訴訟罪,向法院提起公訴。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指出,此次判決對于民事訴訟中的不誠信行為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由于陸某對虛假訴訟犯罪知情但未深度參與,檢察機關對其作出批評教育并決定相對不起訴。11月10日,東城法院判決如下:彭某犯虛假訴訟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七千元;趙某犯虛假訴訟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六千元。
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提醒,虛假訴訟不僅擾亂司法秩序,還可能帶來嚴重法律后果。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在此建議民眾,在進行民間借貸或離婚訴訟時,務必依法律途徑處理,以免因失信行為遭遇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