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借貸過程中,因法律意識淡薄或操作不規范,借款人和出借人可能會面臨多種法律風險,甚至引發糾紛或訴訟。了解并規避這些風險,是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一步。淺析民間借貸的六大常見風險及應對策略,幫助您在借貸活動中更好地防范法律風險。
風險一:“砍頭息”
出借人向借款人支付本金時預先扣除利息的行為,被稱做“砍頭息”。若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人民法院以實際出借金額認定本金并以此償還利息。“砍頭息”不能計入本金,起訴時予以隱瞞的,涉嫌虛假訴訟。
風險二:擔保
借條上以“保證人”名義出現的,應承擔保證責任,而非單純見證人,在債務人無法還款時,保證人應承擔償還責任。若進入執行階段無法清償債務的,將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注意,借條上“見證人”未表明身份,在借款人或擔保人簽名較近處簽名捺印,根據習慣易被認為共同借款人或共同擔保人。
風險三:口頭借貸
借貸形式簡單隨意,發生糾紛,難以證明借貸事實。現金交付難留痕,如果借貸雙方以現金方式交付大額款項,可能陷入關于款項來源及支付的舉證困境。
風險四:銀行轉貸
銀行轉貸、職業放貸等,借貸合同無效。民間借貸資金應為自有閑散資金,出借人套取金融機構貸款轉貸獲利較大的,還將構成高利轉貸罪,需承擔相應刑事責任。
風險五:借條、欠條、收條混淆不清
注意借條、欠條、收條的區別:
借條是簡化的借款合同,可以反映借貸關系;
欠條只能證明欠款事實,形成原因可以是借貸、買賣、承攬等法律關系;
收條是債權人收到錢款時向債務人出具證明還款事實的憑證,反映的是給付關系,不反映債權債務關系。
風險六:債權訴訟時效
出借人應當在約定還款期限屆滿或者借款人明確表示不還款后三年內向法院起訴維權。如果出借人在約定還款期限屆滿或者借款人明確表示不還款后,三年內未向法院起訴,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的,將面臨喪失勝訴權的風險。
法官提醒
核實基本信息,做到心中有數;
簽訂書面合同,明確借貸合意;
款項轉賬匯款,形成交付痕跡;
合理約定利息,降低借貸風險;
到期及時催要,注意訴訟時效;
妥善設置擔保,謹慎提供擔保;
謹防上當受騙,涉刑及時報警;
恪守誠信底線,維護良好秩序。
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
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提醒大家,在進行民間借貸時需提高法律意識,避免因“砍頭息”、“擔保責任”等問題導致法律風險。我們擅長處理各類民商事法律糾紛,并提供全面的法律支持。如需咨詢,請聯系重慶承業律師事務所,我們將以專業態度為您排憂解難,維護您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