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內(nèi)容:出家人可以分割財產(chǎn)嗎?丈夫為何時隔19年后,突然提出離婚?似乎早已看破紅塵的師太為何反而不肯離婚?不管結(jié)果如何,兩人的婚姻還是在這個月走到了盡頭。而橫亙在兩人之間的財產(chǎn)問題,是否又會因為“出家人”這個身份而與其他人有所不同?下面承業(yè)律師小編為您介紹。
結(jié)婚33年
妻子出家削發(fā)為尼
1961年,靜安師太還叫李某英,僅僅只是個16歲的少女。那個時代,16歲的女孩已經(jīng)到了待嫁年齡。那一年的春天,她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24歲的陳某達。第一次見面時,彼此互有好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相互了解,兩人于當年年底,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4年,兩人誕下一子,此后,又育有兩女,日子過得平靜安穩(wěn)。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孩子都已經(jīng)成年,連孫子都有了。人到黃昏,就在丈夫陳某達以為可以好好享受天倫之樂時,卻發(fā)生了一件讓他難以接受的事。
原來,李某英一直信仰佛教,每日在家誦經(jīng)念佛。對此,陳某達并不阻止。但隨著年月的增長,家也成了,兒孫也滿堂了。與此同時,李某英覺得煩惱和痛苦也與日俱增,她便萌生了遠離塵世羈擾,遁入佛家空門的念頭。
她的想法和陳某達發(fā)生了巨大的沖突,兩人發(fā)生了爭吵,不管陳某達如何苦苦哀求,李某英堅稱一生灑掃庭院,長伴青燈古佛,才是她最好的歸宿。
更讓陳某達難以接受的是,1994年,李某英真的拋夫棄子放下一切只身一人離家出走,到霞浦縣一座深山的庵堂里削發(fā)為尼,法號靜安師太,預示著一世清靜,不再過問世俗。
自此之后,雙方互不聯(lián)系。李某英在寺廟吃齋念佛偶爾回娘家,但從不回夫家,陳某達也從不去庵堂看望妻子。兩人就此別過19年。
出家19年
她收到了離婚傳票
2012年9月的一天,陳某達悄悄地跑到了霞浦法院起訴,要求與做尼姑的妻子離婚。但因無法提供妻子確切的住址因而撤訴。這一切,李某英被蒙在鼓里。但是,陳某達并未就此放棄,在尋得妻子地址后,他于今年7月5日,再次跑到法院起訴離婚。此時,他已經(jīng)76歲了。